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1.这时,只见一片乌云从高处朝东方降落;在降落的过程中,它逐渐变得明亮,并呈现出人的形式,最后变成一束火红的光,被同样颜色的小星星所环绕。主便以这种方式在正与我交谈的灵人面前显现。那里的所有灵人都从四面八方聚集在祂面前;当他们到来时,善者便与恶者分离,善者往右,恶者往左,并且这个过程立刻完成,好像是他们自动的。往右的灵人照其良善的品质被排列,往左的灵人照其邪恶的品质被排列。然后,善者被留下来形成天堂社群,而恶者则被投入地狱。
后来,我又看见这束火红的光深深降至这个星球的低部。这时,它一度显为趋于亮白的火红,一度显为趋于昏暗的亮白,又一度显为黑暗。我被天使告知,这种表象是由住在该星球低部的居民接受出于良善的真理和出于邪恶的虚假造成的。这束火红的光本身肯定不会经历这些变化。他们还说,这个星球的低部既有善者居住,也有恶者居住;但他们都被分开了,好叫恶者能被主通过善者掌控。他们补充说,善者时不时地被主提入天堂,他们的地方便被其他人占据,这一过程如此反复进行。
随着这束火光下降,善者以同样的方式与恶者分离,一切事物都恢复次序。因为恶者耍弄各种阴谋诡计进入善者的住处,并攻击他们。这就是那次来访的原由。随着下降逐渐变得明亮并呈现出人的形式,然后变成一束火红之光的那团云是一个天使社群,而主就在这天使社群中间。这使我得以知道主在福音书中所说关于最后审判的话是什么意思:
祂要与天使带着能力,满有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30;马可福音13:26;路加福音21: 27)
4715.“于是打发他出希伯仑谷”表从神性属世和感官层发出。这从“打发”、“谷”和“希伯仑”的含义清楚可知:“打发”是指发出并教导(see 4710节);“谷”是指那些在下面的事物(1723, 3417节);“希伯仑”是指主之教会的良善(2909节)。因此,这些话在此表示它要教导教会的低级事物,因为人们不理解高级事物。事实上,教导信,不教导仁的人绝无可能发觉教会的高级或内在事物;因为他没有引导他看见,并指示他某个具体观念是不是信仰的一部分,或是不是真理的必要资本。但是,他若教导仁爱,就会拥有良善。这良善对他来说就是真理,并引导他;因为一切真理皆源于良善,并与良善有关;或也可说,信的一切皆源于仁,并与仁有关。仅凭属世之光,谁都能知道,教义的一切事物都关注生活。
这些话表示从神性属世和感官层发出,这层含义就是它们的高级意义。因为“教会的低级事物”用来描述那些来源于主的神性属世和感官层的事物。并不是说在主里面,这些事物都是低级的,因为在主及其神性人身里面,一切事物都是无限的;事实上,祂在两个本质上都是耶和华(2156, 2329, 2921, 3023节)。这些事物之所以低级,是因为对人来说,情形就是如此。那些系感官人的人凭感官来理解在主里面并从主发出的事物,而属世之人则以属世观念来理解它们。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接受者的性质。然而,那些系属天人,因而真正理性的人能觉察到内在事物。对于他们,可以说,他们出于主的神性理性层教导人。如前所述,这就是这些话的高级意义。
“谷”表示教会的低级事物,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论异象谷的预言:有什么事使你们上去,全都上房顶呢?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使异象谷有溃乱、践踏、烦扰的日子。(以赛亚书22:1, 5)
“异象谷”表示关于属灵事物的谬念或幻想,这些谬念是由感官印象,因而由低级事物形成的。又:
你佳美的谷遍满战车,也有马兵在城门前排列。(以赛亚书22:7)
“佳美的谷”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里面的良善与真理。又:
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耶和华的路,修平我们神的道。一切山谷都要填高。(以赛亚书40:3-4)
“谷”表示低级事物。
耶利米书:
你怎能说,我没有玷污,没有随从众巴力?你看你谷中的路,就知道你所行的如何。(耶利米书2:23)
“谷”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和感官印象,也就是他们用来败坏真理的低级事物。又:
耶和华说,住山谷和平原磐石上的居民,我与你们为敌;你们说:谁能下来攻击我们?(耶利米书21:13)
“住山谷和平原磐石上的居民”表示没有仁在里面的信。又:
行毁灭的必来到各城,并无一城得免。山谷必至败落,平原必被毁坏。(耶利米书48:8)
此处意思也一样。又:
背道的女子哪,你们为何因有山谷,就是水流的山谷夸张呢?(耶利米书49:4)
“山谷”表示敬拜中的外在事物,也就是最低层。
以西结书:
我必在以色列给歌革一块坟地,就是他们所经过的谷;在那里,他们必葬埋歌革和他的群众,就称那地为哈们歌革谷。(以西结书39:11,15)
“歌革”表示那些处于没有内在的外在敬拜之人(1151节),他的坟地因此被称为“他们所经过的谷”和“哈们歌革谷”。诗篇:
我虽然行过幽谷,也不怕遭害。(诗篇23:4)
“幽谷”表示低级事物,相对来说,这些事物在幽暗中。
由于山谷在大山和小山之间,并且在它们下面,故“山谷”表示教会的低级或外在事物;因为“小山”和“大山”表示它的高级或内在事物,“小山”表示仁爱的事物,“大山”表示对主之爱的事物(795, 1430, 2722, 4210节)。由于“迦南地”表示主的国度和祂的教会,所以教会被称为“有山有谷,天上的雨水滋润之地”(申命记11:11)。此处之所以说约瑟被打发出希伯仑谷,是因为他被差遣到那些教导信的人那里(参看4705节)。那些处于信,却未处于仁的人执守低级事物;因为在他们当中,信只存于记忆,由此挂在嘴上,而不是存于内心,由此存于行为。
9167.“以查看物主有没有把手伸向同伴的财物,拿走它”表在良善影响之下的结合。这从“查看物主有没有把手伸向同伴的财物”和“物主或主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查看物主有没有把手伸向同伴的财物”当论及真理和良善,无论外层的还是内层的时,是指查看这些是否进入良善(参看9155节),因而是指查看它们是否在良善影响之下结合在一起(至于什么是在良善影响之下的结合,可参看9154节);“物主或主人”是指良善(9154节),因此,“查看物主有没有拿走它”是指查看良善是否通过与这些事物结合而把它们变成它自己的。“物主或主人”表示良善的原因是,对一个属灵人来说,良善居首位,真理居第二位;居首位的是物主或主人。此外,与一个人同在的一切真理照着良善的品质而被排列,正如一个家由它的主人来安排一样。
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主”(Lord)表示神性良善的主,“神”、“王”和“主人或夫子”(Master)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如以下经文:
耶和华你们的神,祂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申命记10:17)
启示录:
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祂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启示录17:14)
又:
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9:16)
就神性真理而言,主被称为“神”(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 4402, 7268, 8988节);就神性真理而言,祂也被称为“王”(2015e, 3009, 3670, 4581, 4966, 5068, 6148节)。由此明显可知,就神性良善而言,主被称为“主”,因为在圣言中,凡论述真理的地方,也论述良善(683, 793, 801, 2516, 2618, 2712, 2803, 3004, 4138, 5138, 5502, 6343, 8339e节)。约翰福音:
你们称我为夫子,为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约翰福音13:13-14)
此处主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夫子”。玛拉基书:
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你们所渴望的立约使者,快要来到。(玛拉基书3:1)
这些话论及主的到来,祂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使者或天使”(1925, 2821, 3039, 4085, 4295, 6280节)。
这解释了为何在旧约,当人们祈求主时,经常说“主耶和华”,以此表示“良善的耶和华”(1793, 2921节);又为何在新约,经上用“主”这个名取代了“耶和华”(2921节)。由此也可以看出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表示什么: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马太福音6:24)
“两个主”是指良善和邪恶,因为一个人必须要么处于良善,要么处于邪恶;他不可能同时处于这二者。许多真理能与他同在,但它们是在一种良善的影响之下被排列的真理。良善构成与人在的天堂,而邪恶则构成地狱。一个人必须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不可能在这二者之中,也不可能在这二者之间。由此明显可知,在圣言中,“主或物主”表示什么。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